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通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来了!

董筱婷 人民教育 2022-07-18


民小编说


2021年4月17日,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0多位教育行政管理者、局长、校长就如何构建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做了充分交流。


据悉,该研讨会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终身教授袁振国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课题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等主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3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线上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超过300万。


一场教育专业研讨会直播竟然获得这么大的关注度,让小编也很惊讶。那么具体研讨会有哪些精彩内容,各地各校在立德树人实践方面涌现了哪些典型经验?小编带您一睹为快。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蒋国俊致辞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国俊首先致辞,他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实举措。学校从师范大学教育属性出发,根据教师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推出“启航、引航、护航、远航、续航”五大行动,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既注重仪式、活动塑形,更注重文化、精神铸魂,形成全闭环工作体系,弘扬师道理想,讲好师德故事,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2019年9月,学校专门成立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整合全校优势力量,开展德育理论与实践相关研究。他表示,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研讨会,对于推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向纵深发展,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具有非凡意义。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彩云致辞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彩云在致辞中谈道,袁振国教授主持的重大课题《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是教育学科最高级别的课题。重大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经费投入最多、期待最高、最能服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大局的课题。今天的案例研讨会是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与实践相融互促的生动呈现,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课题组提出了提升立德树人落实成效的五大机制,总结提炼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案例。这些优秀案例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显现度高。优秀案例的征集过程成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推动过程。期待课题组能够进一步对已有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形成立德树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加强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村地区、乡村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情况的研究和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介绍课题有关情况


“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课题组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介绍了课题开展的相关情况。


 “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课题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课题组创造性地提出价值引领机制、动力机制、能力机制、合力机制、衔接机制五大落实机制,致力于取得立德树人机制建设切实有效的成果。两年以来 ,课题组深入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四川、安徽等地广泛开展调研,并向全国教育系统和学校征集立德树人的有效实践案例,得到了广泛响应,目前共收到案例1180份。袁振国表示,案例征集能够获得广泛响应表明立德树人落实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立德树人取得了扎实成效。此次案例研讨会既有省市层面、区县层面,也有学校层面的,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希望给各地各校落实立德树人实践带来借鉴启发,也期待、呼吁更多的区域、学校能够贡献实践智慧,推动课题成果不断转化。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查颖主持致辞环节


上午的案例分享研讨主题发言分省(直辖市)、市区县、学校三个环节展开。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进行了云端分享。面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近两年,北京教育系统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建党100周年“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等为抓手,从目的、动力、方式、路径四个维度进行顶层设计,探索立德树人机制建设。其中目标维度更加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动力维度旨在激发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方式途径强调精准、有效、创新的教育供给。引导师生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路,推动一二课堂和师生群体同心同向,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构建起从学生、干部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自上而下生成性的立德树人体系。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介绍了江苏以品格提升为“核心引擎”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2017年4月,江苏省启动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现已建成224个省级项目、600多个市级项目。据顾月华介绍,该项目设计初衷是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系统培育,着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着力于学生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整体提升,探索学生内心喜欢、知行合一、坚守不变的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范式。经过4年多的实践,江苏品格提升项目有了新思考、新实践和新内涵:“新思考”即于品格锤炼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实践”即立足建设一校一案一品、家校社美德共同体和提升教师品格,“新内涵”即构建江苏品格提升全场境、型塑德心灵一体化德育课程支持系统和自省自知的品格评价体系。



浙江省教育厅专职副总督学舒培冬介绍了浙江“聚焦六个一,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的立德树人实践。“六个一”指的是上好一堂课,牢固树立思政课主阵地作用;推出一套教材,高度重视地方德育教材编撰和使用;打造一批场馆,发挥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对家国情怀的激发作用;形成一批品牌,积极构建育人有效模式;凝聚一个爱国魂,紧扣时代主题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共画一个同心圆,家校共育涵养家国情怀良好氛围。他表示,接下来,浙江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在引导树立正确育人方向、加强家国情怀培育顶层设计、完善家国情怀教育方式、提升家国情怀教育效果等方面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民教育》总编辑余慧娟为该环节的主持人。



近年来,深圳将发展素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对此作了具体介绍。一是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即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二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培养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建设以新德育、新智育、新体育、新美育、新劳动教育、新型师生关系和新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培养体系。三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资源配置改革、队伍建设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家庭教育改革。四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包括改革对政府的履职评价、对学校的办学评价、对教师的教育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评价、对选人用人的评价以及进一步改革中考、高考和教育督导。王水发认为 ,深圳通过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际上构建了新时代新素质教育体系,也是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如何将课堂打造成立德树人实践的生动场域?河南省郑州市作了有益探索。据郑州市教育局原副局长田保华介绍,郑州市通过道德课堂建设,引导教师尊重学道、涵养学德、恪守师道、弘扬师德,为道德而教、道德地教、合乎规律地教,让课堂充溢温情与灵动;通过定规则、搭平台、保服务、强保障,改善课程供给,涵养课堂育人生态;通过课程与教学专业规范建设、关键人员课程领导力建设、教科研品质提升工程、中小学学科课程研究基地建设等,加强道德课堂建设的科学性;以“评价育人”理念,引领评价改革,落实评价标准育人、评价过程育人、评价结果育人,为道德课堂建设保驾护航。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介绍了立德树人合力机制建设的上城实践。近年来,上城教育致力于探索党政家校社合力机制建设。党委政府的高位驱动,社会、家庭与学校的联动互动,使得“协同育人”的合力机制能够落地、落细、落实。立德树人首先要正方向,因此,教育需要在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实现合力共治,通过联席、挂包、互访机制,把握育人方向。其次,育人需要充足的资源,上城教育“行走德育”框架,打通了学校与社会的链接,让场馆成为教室,让行业人才成为教师,让学生成为创造者,形成了学校与社会合力共创资源拓展机制。家庭是对孩子进行“培根”教育的土壤,上城区依托星级家长执照平台、家庭日等多个抓手,形成了“线下+线上”“学分+星级”“政府+社会”多部门全面协同的家校合力共育机制。当前,上城的合力育人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效,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显著提升。



内蒙古科右前旗属于老少边穷地区,面对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意识不强、学校住宿生多等突出问题,构建家校协同的“合力机制”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科右前旗教育局局长高玉荣为我们带来了农牧区的探索。一是找准协同育人突破口: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二是协调做好两项保障: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发力。三是集中办好三件事:1.办好学校。通过理顺体制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评价体系,优化育人方式,提升学校教育质量;2.带好队伍,通过加强培训、互动交流等带好家长队伍、教师队伍、关工委队伍;3.做好关爱活动,通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代理家长”“送教入户”等活动,增强家校育人合力。当前,“合力育人”实践在该农牧区已经取得了明显实效,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都有了显著提高。


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华为该环节的主持人。



来自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刘希娅校长作了《转变学习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案例分享。刘希娅校长从“改变校园生活方式,相信孩子的力量”“改变课程实施方式,相信师生的力量”“改变惯性思维方式,相信改变的力量”三方面分享了谢家湾小学以学习方式转变为核心,近20年坚持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做法。刘希娅提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个体在学习活动中与外部要素动态进行的个性化的交互方式,谢家湾小学通过校园生活方式的整体优化,让孩子们在自然自在、放松从容、真实平等而生机勃勃的学习生活场景中,内驱力得以激发,善提问、情绪好、思维活、注意力集中、学习质量高;通过小梅花课程整合实施,研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形成三生三动(生态、生长、生活,主动、生动、互动)课堂模式,让孩子们在真实地参与生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收获与成长。以学习方式转变为核心的育人路径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孩子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也实现了教师专业提升蜕变和学校综合办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百年老校,天津南开中学传承践行“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校训,实施“公能教育",旨在培养南开学子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将公能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领军人才。据此,南开中学校长刘浩介绍了学校构建“公能”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举措。学校“公能”课程体系依据育人指向不同,分为允公课程和允能课程两大类,允公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是人才培养的品格要求,是课程的核心;允能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服务社会之能力,是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是课程的特色。两者各有侧重,相互融合,达成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目标,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和谐教育 卓越成长”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结合学校130年的历史传承和育人使命,着眼于国家需要、新疆需要、学生发展需要,在长期的立德树人实践中,梳理凝练而成的办学思想。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校长罗群雁在发言中介绍,学校将“和谐教育 卓越成长”的思想贯穿于学校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致力于促进学生自我身心、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实现学校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为中国新疆的民族和谐团结稳定奠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基的职责使命。



在此次研讨会上,除基础教育外,还有两所师范类高校做了经验交流。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坚介绍了学校构建一体化“大思政课”,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经验,重点是四个强化。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思政教育“一盘棋”,二是强化协同推进,打好课程思政“组好拳”,三是强化分层分类,守好课程思政“责任田”;四是强化示范引领,抓好队伍建设“牛鼻子”。作为师范学校,学校凸显师德课程的重要性,加强课程思政与教师教育特色的协同联动,探索师范生的育人能力培养途径 ,开发德育能力培养课程,以师德课程、师德研究、师德践行、师德宣传为四大支持体系,师德文化、师德教学、师德实践、师德思辨、师德评价为五大实施模块,着力提升未来教师立德树人育人能力。学校还以学习时代楷模陈立群校友为主题,在全校开展德育教研活动,激发教师守育人初心、担教育使命的行动自觉。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红亮介绍了学校以“四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百年党史融入“大思政课”的经验做法。学校着眼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相关人文学科一体化建设, 优化百年党史“大思政课”课程布局,丰富百年党史“大思政课”课程资源,拓展百年党史“大思政课”辐射范围,厚植百年党史“大思政课”理论根基。学校协同基础教育共同推进党史为主的“四史”学习教育,与9所中小学合作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教学视频20个,搭建市级层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平台,依托设在学校的“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实训基地”,通过推动“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培育实验室”建设等,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师资能力提升提供助力。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主持该环节交流并做总结。


成尚荣在对上午主会场作总结发言时指出,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育人的初心,是时代的使命。通过优秀案例,让灿烂的理念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在转化过程中,健全、完善机制,用机制保障并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这种机制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丰富的借鉴性和深刻的生成性。


成尚荣表示,优秀案例告诉我们,机制似乎是神秘的,但却是可以创造的,我们是机制的创生者;机制似乎是看不见的,但却真实地存在着,我们是机制的探究者、发现者;机制为目标服务,袁振国教授和他的团队,提出了目标的六大要素,由此概括出五个方面的落实机制,折射出教育规律,我们是机制理论的研究者、凝练者、阐释者。


他指出,通俗地说,机制是一种方法,是方法的制度化,蕴含着方法论的深意,起着关键作用,具有牵动性;机制也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招,优秀案例是做出来的,绝不是“轮椅上的学问”。


在下午的分论坛上,50个地区、学校分别围绕“价值引领机制”“动力机制”“能力机制”“合力机制”“衔接机制”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同样精彩纷呈。



如果想要观看更多详细内容,可以看直播回放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会议直播



文章作者|董筱婷

微信编辑|魏倩


推荐阅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组织开展 “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 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弘扬“红船精神” ‍ ‍ ‍培育时代新人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解读与传承①

“红船精神”如何穿越百年与学生对话?——以上海市高中学段“红船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为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